宥寧每一次入醫院,都要接受不同的治療,包括抽血、照X光、打針、吊針…,這些治療對於成人來說不算什麼,但試從小孩的角度想想,每當抽血時有四位「巨人」按壓著你,再「狠狠」把你刺痛;照X光時要一個人到一個陌生的銀色地域,磁力共振检查時要獨自走進一條「吵鬧的時光隧道」… 這些場面怎叫小孩不恐懼。每一次宥寧要接受治療時都表示害怕、然後大哭。其實在醫院內的小朋友都有同樣情況,每次傳來孩子的哭鬧聲,家長們都心如刀割,同時感到無力。但醫院遊戲師告訴我們,他們可以透過遊戲幫助病童及家人面對疾病及治療。
醫院遊戲師在香港仍未是醫療架構的一個部份,但已經有非牟利機構透過商界及市民的募捐,默默在醫院內工作。他們透過模擬醫療程序遊戲給予病童心理上的準備例如手術、電腦掃描、抽血等;利用有趣的遊戲和玩具轉移注意力,減低病童的痛楚和焦慮;透過以醫療為主題的遊戲,讓病童表達對疾病的感受,及教導病童相關的醫療知識;更提供適齡遊戲,讓病童獲無間斷的身心發展啟發。
早在2014年,已經有調查*說明醫院遊戲效果較顯著,特別是3至7歲病童組別,有參與醫院遊戲的病童的負面情緒及焦慮分別減少25%及42%。負責調查的教授亦指出,面情緒及焦慮是來自對病情不了解,亦有些小朋友會以為自己「唔乖」,住院打針是對他們的懲罰,害怕醫護人員;而家長會認為住院就要休息,但玩耍是小朋友的本能,所以透過遊戲不但令他們了解醫療程序,更可以舒緩緊張心情,有助治療。
沒有父母想接受醫院遊戲師的服務。身體健康是天賜的福份,而患病亦不由人,希望有共鳴的你也可以用行動支持醫院遊戲的發展。
*Play interventions
to reduce anxiety and negative emotions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https://bmcpediatr.biomedcentral.com/articles/10.1186/s12887-016-0570-5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