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文章

2017年5月28日 星期日

小事兩樁


一日晚上,加班後帶著疲憊身體到家附的荳品小店買豆腐花,希給苦的生活添一點甜。荳品小店產品質素不俗,經常要「排長龍」。

排在我前面有幾位客人,最前面的一位正在點餐。我估計她是為家人買甜點,不停在電話報餐單。最後點了幾款不同的豆腐花,有凍有熱、不同口味、亦有不同特殊要求,年新手店員看起來有點招架不住。客人又在店員準備產品時問長問短,在店員仍在整產品時要求店員找續,店員忙中有錯,少給了客人十元。

客人隨即拿起錢,破口大罵,說內容不堪入耳。店員確定自己找續錯誤後,隨即打開收銀機拿出金錢,同時亦忙著把產品打包好,不敢再待慢客人。在旁邊的人清楚見到店員忙中再有錯,竟然一手拿了兩張黏在一起十元紙幣放在桌上。當旁觀人士想提醒店員時,那位客人立刻目目露凶光,更以「閃電手」把兩張紙幣立刻塞入手袋,從店員手中搶過外賣,急步離開。老闆見年輕店員手忙腳亂,即刻放下手上工,走到她身邊,循循善誘、提點提點。

過了兩日,在巴士上聽到一位乘客在與客戶服務員「反映意見」。內容大致上提到較早前她在店舖消費過後店員處理隨機贈品時「不公正」,累她拿不到大獎。她情緒激動,告訴客戶服務員說在事發時因為4歲兒子在場,所以沒有即時與店員理論,要保持好榜樣。對劈頭說致電只是要反映意見,強調她也有能用金買到大獎產,期客戶服務員還他一個公道。但言談之間不停重覆因沒「公平地拿到大獎」,沒辦法跟兒子解釋。糾纏很久,最後客戶服務員答應為她送上大獎才肯掛電話,轉過頭就再打電給友人炫耀一番。

反思小事兩樁
- 「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,能經得起挫折。」謝謝老闆造就了一位年輕人。
- 是時找回那令人「不卑不亢」的勇,不要再參「欺善怕惡」團
- 「以理服人」可能是「不去爭論」更好的榜樣。
- 下次致電客戶服務熱線前,先想清楚是要討公道,還是想花半小時去滿足自己的貪念。
- 「正直」、「公義」是為人之基本,失去了必須設法尋回,若彰顯了只要感恩,不用炫耀。

宥寧小天地 Bevis Chan:  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2017年5月7日 星期日

「屎尿屁」警報器

宥寧日前為一個以屁為主題的家庭遊戲拍了一輯硬照廣告,拍攝期間不論是宥寧、其他小演員、還有工作人員都玩得不亦樂乎,相信是玩具發出的放屁聲是孩子們最愛,令孩子卡卡大笑。

但為什麼小孩鍾愛屎尿屁? 
根據弗洛伊德 (Freud) 的解釋,18個月到3歲大的小孩子處於Anal Stage (肛門期,他們會從抑制和排出便便 (withhold and expel feces) 中找到歡愉感,所以這段期間,小孩子都很喜歡把玩便便,或聽聞有關「屎尿屁」的話題 

接著到3-5歲,孩子會進入污言穢語敏感期,因為大人聽到孩子口中的髒字,就如「屎尿屁」,我們會表現得很反感,批評他、阻止他。當孩子發現,每次説「屎尿屁」,都會引起大人的強烈反應時,就會覺得這些字詞有神奇力量。成到爸媽的注意,當然要多做,於是,孩子就會樂此不疲,我們的反應越大,孩子越愛說,造成惡性循環。亦有人說,越少被父母關注、情感越饑渴的孩子,越愛說「屎尿屁」之類的話,長大時則會髒話連篇。所以當宥寧頻地說「屎尿屁」時,就是給爸媽的警號,提醒我們要多給他關注。

但是不能不承認,「屎尿屁」可能是小孩的交友工具。成人可能會以文會友,孩子在説「屎尿屁」時,一班朋友都可能會一起興奮的跟着説,因為「屎尿屁」是孩子們共同的「愛好」,順理成章成為了孩子的「社交神器」。當然,隨著年齡漸長,話題多了,自然會把「屎尿屁」遺忘。
  

 Gas Out蠱惑放屁王」遊戲玩法:
1.  洗牌,然後分配3張卡牌給每位參加者
2.  輪流出牌,出牌後要從牌區補牌,保持手中有3張牌
3.  出牌後同時要按牌上指令做 (按「蠱惑放屁王」跳過下一位玩家 / 反方向出牌)
4.  當「蠱惑放屁王」發出放屁聲時,該參加者即被淘汰
5.  留到最後一位的即獲勝

宥寧小天地 Bevis Chan:  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

分離從來不易

「分離從來不易,這個你我早已知。」
要宥寧乖乖讓父母上班、要宥寧獨自乘校車上學、要宥寧睡在自己的牀 這些難過的階段都一一經過,近日「分離」這個題目又令我們煩惱起來。

宥寧的三叔公患病數年,在早幾個星期離開我們,來得有點突然,成年人雖然早有心理準備,但當那一刻真的來臨,我們都是會傷心。在我們還在調整我們的心情的時候,亦惆悵如何把消息告訴不足6歲的宥寧。尤其是三叔公與他的關係也算是親密,宥寧亦不時為叔公祈禱、許願要叔公要康復。

網上有很多資訊指導家長們如何與孩子談生死,我們以為只要把閱讀完就能駕馭,就把消息告訴宥寧,他表現得十分傷心,淚流得很利害的同時,宥寧的問題比我們預期中多得很。我們把狀況與老師分享,多得校長及老師們協助,以孩子明白的語言去為宥寧講解,不單幫助解答了宥寧疑惑,爸爸媽媽亦上了一課。

爸媽告訴宥寧死了就是好像睡著了,但沒有心跳、呼吸、說話,不能夠再動。原來孩子並不太了解為什麼沒有心跳就是死亡、他也會以為自己閉氣不呼吸、不說話、不動就是死亡。老師會比喻死亡就好似玩具壞了,無法修復,再也不能夠使用一樣…… 其實老師為宥寧解答了很多問題,怕未能準確把精髓覆述,還是撮寫一點點就好了。

同時老師亦鼓勵宥寧若再感到不開心是可以哭出來,亦可以跟爸媽和老師分享。亦非常感激校長推介有關認識死亡的繪本 (http://talkinglove.tw/?p=1414),讓我們一家一同經歷這次親人離開的傷痛。

我們可以有十個月去迎接一個新生命的誕生,可是一個生命的離去,我們總是無辨法預計。今次的經驗,為我們一家打開了過往都會避談的話題,可能孩子對生死概念仍然難以言喻,但不表示他們不懂,時候到了,他們是會知道的。或許,爸媽可以做的是沿途陪伴,與其逃避,不如一同預備、一同經歷。

宥寧小天地 Bevis Chan: 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evisChanYauLing/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